Technical Articles

技术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制药企业废气处理对周围环境与公众健康的影响

制药企业废气处理对周围环境与公众健康的影响

更新日期:2025-08-28      点击次数:15
  制药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典型的“三废”(废水、废气、固废)排放大户。其中,​​废气排放因其成分复杂、毒性高、扩散性强​​,对周围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构成显著威胁。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如中国《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7823-2019)、欧盟《工业排放指令》(IED)等),制药企业废气处理技术的应用与效果直接决定了其对环境与健康的影响程度。本文从废气来源与特征出发,分析未处理/处理不当废气的危害,并探讨合规处理技术的环境与健康效益。
 
  一、制药企业废气的主要来源与特征
 
  制药企业的废气排放贯穿​​原料合成、发酵、提取、制剂生产、污水处理​​等全流程,根据生产阶段可分为以下几类:
 
  1. 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气
 
  ​​来源​​:通过化学反应制备原料药(如抗生素、维生素、激素等)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气。
 
  ​​主要成分​​:挥发性有机物(VOCs,如苯系物、甲苯、二甲苯、氯苯)、有毒有害气体(如氯化氢、硫化氢、光气、二噁英前驱物)、恶臭物质(如硫醇、氨)。
 
  ​​特征​​:浓度高、成分复杂(可能含多种致癌物)、反应副产物多(如未反应的原料或中间体)。
 
  2. 发酵类制药废气
 
  ​​来源​​:微生物发酵生产抗生素、氨基酸等产品时,发酵罐排气及培养基挥发。
 
  ​​主要成分​​:生物代谢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如乙醇、丙酮、丁醇)、异味物质(如脂肪酸、硫化物)、微生物孢子(潜在生物气溶胶)。
 
  ​​特征​​:湿度大(含大量水蒸气)、低浓度但流量大(连续排放)、异味明显。
 
  3. 提取与制剂类废气
 
  ​​来源​​:溶剂回收(如乙醇、甲醇)、粉末投料(如原料药粉碎)、包装过程。
 
  ​​主要成分​​:有机溶剂蒸汽(VOCs)、粉尘(如原料药微粒)、异味。
 
  ​​特征​​:间歇性排放、部分溶剂具有神经毒性(如苯)或易燃易爆性。
 
  4. 污水处理站废气
 
  ​​来源​​:制药废水处理过程中,有机物厌氧分解产生的气体。
 
  ​​主要成分​​:硫化氢(H₂S)、氨(NH₃)、甲烷(CH₄)、挥发性脂肪酸(VFA)。
 
  ​​特征​​:恶臭强度高(阈值低,易被感知)、温室气体(如CH₄)潜在贡献大。
  
  二、未处理/处理不当废气的环境影响与健康风险
 
  若制药企业废气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或处理设施运行不达标(如活性炭饱和未更换、催化燃烧温度不足),将对​​大气环境、生态系统及公众健康​​造成多重危害。
 
  1. 对大气环境的直接影响
 
  ​​空气质量恶化​​:VOCs与氮氧化物(NOx)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O₃)——夏季雾霾的主要成分之一;颗粒物(如含药粉尘)增加PM₂.₅/PM₁₀浓度,降低大气能见度。
 
  ​​恶臭污染​​:硫化氢(臭鸡蛋味)、氨(刺激性氨味)、硫醇(腐烂味)等恶臭物质扩散,导致周边区域空气质量感官恶化,影响居民生活舒适度。
 
  ​​有毒物质累积​​:卤代烃(如二氯甲烷)、多环芳烃(PAHs)、二噁英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大气中难降解,可长距离传输并沉降到土壤/水体中,造成二次污染。
 
  2. 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植物毒性​​:高浓度VOCs(如苯系物)抑制植物光合作用,导致叶片黄化、生长迟缓;酸性气体(如H₂S、SO₂)形成酸雨,破坏土壤酸碱平衡,影响植被根系发育。
 
  ​​动物与微生物影响​​:恶臭物质干扰鸟类、昆虫等野生动物的觅食与繁殖行为;有毒气体(如HCl)可能直接毒害土壤微生物,破坏生态链基础功能。
 
  3. 对公众健康的直接与潜在风险
 
  废气中的有害成分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接触(粉尘)、食物链富集​​等途径进入人体,引发急慢性健康问题:
 
  (1)急性危害(短期暴露)
 
  ​​刺激症状​​:高浓度H₂S、NH₃、Cl₂等可引发眼结膜充血、咽喉肿痛、咳嗽、呼吸困难,严重时导致肺水肿(如H₂S>100ppm可致人死亡)。
 
  ​​神经毒性​​:苯、甲苯等VOCs短期高浓度暴露会引起头痛、头晕、甚至意识模糊。
 
  (2)慢性危害(长期低浓度暴露)
 
  ​​致癌风险​​:苯(1类致癌物)、甲醛、1,3-丁二烯等长期吸入与白血病、肺癌、鼻咽癌密切相关;二噁英(强致癌物)半衰期长达7~11年,在人体脂肪组织中累积,增加消化系统肿瘤风险。
 
  ​​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VOCs、粉尘(如原料药微粒)可诱发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儿童与老年人尤为敏感。
 
  ​​生殖与发育毒性​​:部分溶剂(如二氯甲烷)和重金属杂质可能干扰内分泌系统,导致胎儿畸形或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免疫系统抑制​​:某些废气成分(如氯化氢衍生物)削弱人体免疫力,增加感染性疾病风险。
 
  三、合规废气处理技术的环境与健康效益
 
  为减少废气对环境与健康的危害,制药企业需采用​​“分类收集+针对性处理+深度净化”​​的组合工艺,确保排放符合GB 37823-2019等标准限值(如VOCs≤60mg/m³、H₂S≤5mg/m³、颗粒物≤10mg/m³)。主流处理技术及其效益如下:
 
  1. 预处理与分类收集
 
  ​​关键作用​​:通过密闭管道、局部集气罩等对不同工序废气分类收集(如发酵尾气、溶剂废气分开),避免混合后反应生成更毒物质(如H₂S与VOCs反应可能生成硫醇类恶臭物)。
 
  ​​效益​​:减少无组织排放(即逸散到车间外的废气),降低周边居民直接暴露风险。
 
  2. 主流处理技术及环境健康优势
 
技术类型 适用废气类型 原理简述 环境与健康效益
​吸附法(活性炭/分子筛)​ 低浓度VOCs(如乙醇、丙酮) 利用多孔材料吸附废气中的有机物,饱和后通过脱附再生或更换吸附剂。 高效去除VOCs(去除率>90%),减少臭氧前驱物排放;但需定期更换吸附剂(避免二次污染)。
​催化燃烧(RCO)/蓄热燃烧(RTO)​ 中高浓度VOCs(如苯系物) 在催化剂(如铂、钯)作用下,VOCs在200~400℃下氧化分解为CO₂和H₂O(RTO通过蓄热陶瓷回收热量)。 分解有毒有机物(如苯→CO₂+H₂O),消除致癌风险;燃烧效率高(>95%),减少二次污染物(如氮氧化物)。
​生物滤池/生物滴滤塔​ 恶臭气体(如H₂S、氨、硫醇) 微生物(细菌、真菌)将恶臭物质降解为无害的硫酸盐、硝酸盐等。 无二次化学污染,运行成本低;适合处理低浓度、大风量恶臭废气(如发酵尾气)。
​冷凝+吸收法​ 高沸点溶剂(如二氯甲烷) 通过低温冷凝回收液态溶剂,剩余废气再用碱液/水吸收。 回收有价值溶剂(经济性高),同时减少有毒物质排放(如二氯甲烷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组合工艺(如“喷淋+活性炭+催化燃烧”)​ 复杂混合废气(如化学合成类) 先通过喷淋塔去除颗粒物与酸性气体,再用活性炭吸附VOCs,最后催化燃烧深度处理。 多级协同,确保各类污染物(颗粒物、VOCs、恶臭)均达标排放,最大限度降低健康风险。
 

3. 处理效果的环境健康验证
 
  ​​排放达标​​:合规处理后,废气中VOCs、H₂S、颗粒物等浓度通常低于标准限值(如GB 37823-2019要求VOCs厂界浓度≤4.0mg/m³),减少对周边大气环境的直接影响。
 
  ​​异味控制​​:生物法与吸附法可有效降低恶臭强度(如将臭气浓度从数千降至<20,接近无味水平),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长期健康保护​​:通过分解致癌物(如苯、二噁英前驱物)和减少有毒气体排放,降低周边人群癌症、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
 
  四、典型案例与启示
 
  某大型化学合成制药企业(位于长三角地区)曾因废气处理设施老化,导致周边社区频繁投诉“刺鼻气味”和“呼吸道不适”。经环保部门检测,其排放废气中苯浓度超标3倍、H₂S超标5倍。企业随后升级改造废气处理系统:
 
  合成车间采用“冷凝+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组合工艺(VOCs去除率>99%);
 
  发酵车间安装生物滤池除臭(恶臭物质去除率>95%);
 
  污水处理站增设密闭加盖与碱洗塔(H₂S排放浓度从20mg/m³降至<1mg/m³)。
 
  改造后,周边空气质量显著改善(臭氧与PM₂.₅浓度同比下降15%~20%),居民健康投诉减少90%,企业也通过了环保部门的“绿色工厂”认证。该案例证明,​​科学的废气处理技术不仅能满足法规要求,更能实现环境、健康与企业的多方共赢​​。
 
  结论
 
  制药企业废气因其成分复杂、毒性高,若处理不当将对周围环境(大气质量、生态系统)和公众健康(急慢性疾病、致癌风险)造成严重影响。通过严格执行国家排放标准、采用针对性处理技术(如催化燃烧、生物滤池等),并加强全流程监管与定期维护,可显著降低废气污染风险,保护生态环境与居民健康。未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制药企业还需进一步优化废气处理工艺的能效(如余热回收)与低碳性(如减少天然气燃烧),推动行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型。
021-57486188-8217
欢迎您的咨询
我们将竭尽全力为您用心服务
关注微信
版权所有 © 2025 爱体育平台  备案号:沪ICP备17038912号-1
沪公网安备31012002002495号